醫家 | 鄧鐵濤 |
朝代 | 民國, 生活於1916~ |
鄧鐵濤(1916~),中醫學家。50多年來,精心研究中醫理論,極力主張「傷寒」「溫病」統一辨證論治。強調辨證方法在診斷學中的重要地位,於中醫診斷學的內涵建設提出新的見解。臨床善治消化、心血管系統疾病。致力於中醫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人才。其論著深受國內外學者重視。
鄧鐵濤生在中醫家庭,父名夢覺,畢生業醫。幼受熏陶,目睹中醫葯能救大眾於疾苦之中,因而有志繼承父業,走中醫葯學之路。1932年9月,鄧鐵濤考入廣東中醫葯專門學校,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在學習期間,遵照父之吩咐;「早臨證,跟名師」,先後跟隨陳月樵、郭耀卿、謝賡平等各有專長的名家實習。1937年8月,鄧鐵濤完成學業。5年的學習,使他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深深感到中醫葯學財富甚豐,博大精深。他決心為繼承發揚中醫葯學而貢獻畢生精力。
1938年,日本侵略軍狂炸廣州,鄧鐵濤避難於香港,與同學4人在文威東街南北葯材行會址,合辦南國新中醫學院(夜校),並於九龍芝蘭堂葯店坐堂應診。在救亡運動、進步文化影響下,他讀了政治經濟學、唯物辯證法和介紹共產主義初步知識的書籍,還學習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及《魯迅全集》等。在此期間,他深深感到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對自己學習鑽研中醫有很大幫助。這竟成為他以后探索中醫葯學寶庫的一把鑰匙。香港被日軍侵占后,鄧鐵濤返回廣州,輾轉於穗港及武漢之間,行醫謀生。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廣州,翌年他到廣東中醫專科學校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醫學從奄奄一息中甦醒過來,但未能迅速恢復。1956年,鄧鐵濤得以參加國家早期興辦的4所中醫院校之一——廣州中醫學院工作,其所學與抱負才得以發揮。「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雖備受沖擊,但始終未能使他放棄鉆研中醫。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衛生部先后召開了衡陽會議、石家莊會議、西安會議,中醫事業的形勢逐步好轉。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新憲法規定了要在發展現代醫葯的同時發展傳統醫葯,特別是1986年12月20日成立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成為我國中醫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鄧鐵濤為中醫事業迎來了真正的春天而高興,更激勵他投身到振興中醫事業的工作中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鄧鐵濤在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領域相繼取得成就,受到人民的信賴。他曾任廣東中醫葯專科學校、廣東省中醫進修學校教務處主任,廣州中醫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廣州中醫學院副院長等職,並曾擔任第四、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現任中國中醫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葯學會中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委員和該會中醫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市科委顧問、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醫史學會主任委員、博士研究生導師。論文著述及獲獎項目主要有:《學說探討與臨證》獲省出版成果三等獎。參加編寫的《中醫學新編》、《新編中醫學概要》、《簡明中醫詞典》、《中醫大辭典·基礎理論分冊》獲省科學大會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研制成功的中成葯「五靈止痛散」獲市科技成果四等獎。鄧鐵濤常說:「個人學術的真正開始,是在解放以后」。從實踐中探求中醫理論真諦
鄧鐵濤既重視理論又著力於臨床,學術上能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這完全得益於「早臨證,跟名師」。他親見父親運用仲景的「枳實芍葯散」治療一例注射嗎啡才能止痛幾小時而過后又劇痛的產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當時他的認識,「枳實芍葯散」只不過是一個平淡的方劑,但經過他父親的實踐,「經方」之效力竟如此非凡。在50多年的醫療教學實踐中,他更深地體會到中醫理論來自實踐,必須在長期的臨床體驗中,不斷驗證探討,才能探求得中醫理論的真諦,從而掌握其要領,加以發揚。
「寒」「溫」統一辨證論治
![]() |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