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主動脈竇瘤破裂又稱佛氏竇瘤破裂,是由於主動脈竇壁缺乏正常的彈力組織和肌肉組織,受到高壓血流衝擊,逐漸形成囊狀瘤體,向外凸出、最終可導致破裂。此病為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本病成年人發病率高,病情出現突然併發展迅速。臨床表現主要有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心悸,氣促,并易引起心力衰竭。本病手術療效確切,手術死亡率低,術後可完全恢復正常心功能,但有嚴重心力衰竭手術死亡率高,術後恢復慢。因此,應早期手術。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多數活動後突然出現胸痛,心悸、氣促,重者可出現心衰。 2.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連續性機械樣雜音,向心前區傳導,伴震顫。有水沖脈和大血管區槍擊音。
bubble_chart 診斷
1.突然胸痛、心悸、氣促; 2.胸骨左緣3-4肋間聞及連續性機器樣雜音,伴震顫,有水沖脈和大血管區槍擊音。 3.心電圖:左室高電壓或雙室肥厚。 4.X線檢查:心影增大,肺紋理增加。 5.彩色多譜勒超聲心動圖:發現主動脈竇瘤及其破口的部位及大小。 6.心導管檢查:在右房或右室水平由左向右分流。 7.心血管造影:顯示竇瘤破入心臟的部位。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手術適應症:經確診即應及時作手術; 2.手術禁忌症:未破裂又無症狀的較小的主動脈竇瘤; 3.手術治療:在體外迴圈下行主動脈竇瘤修復術。
本病屬於先天性畸形,內科治療不能根治,主動脈竇瘤未破裂者,要密切注意。一旦竇瘤破裂,症狀明顯,病情發展迅速,甚至嚴重,應該確診後立即手術修補破裂竇瘤。竇瘤修復術死亡率很低,手術療效確切,術後心功能都可改善或完全恢復正常,但有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則療效較差。術後近期內注意休息,複查。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1.治癒:手術治療後,心臟雜音消失,無明顯症狀,無重要併發症。 2.好轉:基本符合上述標準,但症狀有所改善,心功能恢復較差者仍需內科繼續治療。 3.未癒:經內科治療症狀無改善。